須彌座,是帶有雕刻花紋和腳淺的基座,即由多層疊澀組成的臺座仿古貔貅石雕小區看門神獸就是假山座、古玩座、花池座等,也時常用須彌座來承托。須彌座的形式各式各樣,中間有束腰的基座應該是須彌座在中國的基本形式。它們被代代相傳,在形象上沒有什么根本性的改變。
須彌座自下而上分為土襯、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和上枋這七部分這種標準形式的須彌座上的石雕裝飾極其精美,而且有相對固定的裝飾內容和形式黃銹石花盆公園園林裝飾構件圭角部位一般都調為如意云紋樣上下枋的雕刻圖案以及寶相花、卷草紋即云龍紋等中國傳統紋樣為主上下梟多刻有“巴達馬”紋樣石雕“巴達馬”的花瓣頂端呈內收狀,花瓣表面還要雕刻出包皮、云子等紋樣,與蓮花略有不同佛教藝術多采用蓮作為裝飾,可能是以蓮寓意佛教的清凈無染,超脫凡俗,而且蓮“薏藏生意,藕復萌芽”的生長規律也正符合佛教“輾轉生生,造化不息”的人生哲理其束腰部位的雕刻紋樣以“碗花結帶”為主即以串碗狀的花草構圖,并飾以飄帶廟宇中的須彌座,多在束腰部位雕刻“佛八寶”的圖案束腰轉角部位一般雕刻為“馬蹄柱子”形或“金剛柱子”形有的須彌座束腰部位的四個角上有特殊裝飾,四個角采用石雕人物做角柱,人物以雙手承托上枋,被稱為力士或角神石雕力士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的須彌座以獅子或別的小獸來代替力士,稱為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