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作為故宮最高最大的建筑,我覺得在邊上看著一層層環(huán)繞的漢白玉欄桿,感覺更棒。康熙大帝傷心不已,派人將姐姐靈柩運送到鰲拜家族墳塋地用八眼半透龍碑厚葬(清制九眼墓碑為最貴,八眼半次之),并親自為翠花公主寫碑文,追封其為恭愨長公主,即具有寬和恭謙美德的公主。對了,查資料說,如果這里下雨的話,可以看到千龍吐水的奇觀哦。在太和殿后面,整個地形收窄,使得整個外朝的地形成啞鈴狀,與午門的凹字遙相對應(yīng),而在最狹窄的地方,則有外朝三大殿的中和殿。拍照的時候正好飛起一只鳥,捕抓在鏡頭內(nèi),灰常難得。另外就是中和殿應(yīng)該沒有翻新過,所以那些彩畫都隨著歷史一樣,蒙塵而失去了許多光彩。
至于它的作用則有介紹牌明確的介紹:中和殿的特點估計跟名字有點關(guān)系,大致是一個正方形的樣子中和殿內(nèi),內(nèi)部反而顯得比較新哦。嗯,看介紹,匾額還是乾隆所寫。出處還是尚書:《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我們轉(zhuǎn)到側(cè)面,已經(jīng)走了不長的時間了,正好這里能遮陰,就稍作修整,吃點黃瓜,喝水,坐著休息。好了,攝影師之前一直沒上鏡,正好可以給他個鏡頭啦。兩個攝影師中和殿背后則是保和殿,三大殿的最后一個。
保和殿是殿試的所在哦乾隆五十四年后,之前殿試一般在太和殿,也就是說,從這里最后會產(chǎn)生狀元哦至于內(nèi)部,則是寫著皇建有極,還是乾隆的御筆。還是乾隆。額。意思其實就是前面太和殿匾額前半的解析,皇建有其極了。轉(zhuǎn)到殿后,在下去之前,可以極目遠眺,在這里看一下后殿以及遠方。西北方向,這個方向除了看到軍機處右側(cè)扁長一排的房子外,還能遠遠的看到北海公園的標(biāo)志建筑白塔。攝影角度的正北面,這里除了看到內(nèi)廷三大殿的屋檐外,還能看到遠處景山山頂?shù)膸讉€亭子。至于右面的門,則是進入內(nèi)廷的乾清門。
東北角,那邊是往珍寶路線的地方,可惜我們最終也沒去呢至于西側(cè)的這個門就是乾清門了我們沿著階梯走下來,回頭看,保和殿的殿后階梯上有著故宮最大的石雕,叫大石雕,這個可是重200多噸哦,當(dāng)時是冬天潑水形成冰道,從房山運過來的說。這個石雕,從保和殿一直延伸到臺下廣場前,長,寬,厚。明初修建三大殿雕刻,乾隆二十六年鑿去原有花紋重新雕刻。四周是纏枝蓮花紋,下部為海水江牙,中間雕刻流云襯托象征天子之尊的九條蟠龍。與大石雕相對的即乾清門,因為到內(nèi)廷了,這里自然就有了門。
乾清門外也有銅獅,不過與太和門比則是遜色很多乾清門建于永樂十八年,后毀于火。清順治十二年重建。此地是故宮內(nèi)廷的正門,也是清代皇帝御門聽政處,皇帝在此聽取官員奏事并作出決定。御門聽政,康熙時期最頻繁,咸豐以后不再舉行。從這里開始,門的牌匾上除了有漢文之外,還有滿文。查資料才知道,前三殿沒有滿文應(yīng)該是袁世凱稱帝的時候把牌匾的滿文給去掉了。穿過乾清門之后,高臺上有一個甬道,穿過甬道之后則到了乾清宮。
乾清宮名字出自《道德經(jīng)》:“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貞”“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徹”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徹的天空,不渾不濁,象征國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為像清澈的天空一樣坦蕩,沒有干任何見不得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