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荊州關公義園內,矗立著全球最大的關公銅像,圣像凈高48米基座10米共58米,重1200多噸。同時小盤建筑類企業反彈幅度遠大于中小板和A股建筑股,目前小盤建筑動態市盈率44倍,是來低點水平,溢價率為,恢復到去年4、水平。整座雕像由4000多塊純青銅片拼接,青龍偃月刀長70米重136噸。據說要用5000噸的吊機才能完成。高大威猛的關二爺己經耗資15個億,因為太重,現在整個地基都在下沉。住建部這時也發出聲音,巨大的關公破壞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系違規建筑,責令整改。
荊州古城與關羽頗有歷史淵源,早在前三國時期,荊州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向北可以挺進中原,向東聯吳抗曹,向西退回四川。關羽大意失去荊州,也為蜀國的衰敗留下伏筆。濃濃的三國文化已經融入到荊州古城,關羽自然成為這座古城的核心名片。以關羽為抓手,凸顯三國文化應該是建設巨型雕塑原委。實事求是地說,建設巨型的關公銅雕,出發點是好的。但巨大的體型導致地基下陷,又與整體城市風貌格格不入,應該是這次塑雕的敗筆。
荊州古城面積只有4.6平方公里,城墻單邊只有2500米,58米高的關公相當于19層樓高,加之古城墻的灰黑城磚文化與金光閃閃的銅雕極不協調,在千年古城之內特別扎眼5000噸位的施工機械,1200噸龐大銅體,在小小古城內大等干戈,地基根本沒辦法打牢。看來關公這時在荊州立像,又大意了。是否又是一次沒有民主的拍腦袋決策的結果。在中國立像最為成功的當屬樂山大佛。俯瞰三江,怡然自得。在荊州古城正北200公里襄陽峴山有一座高達70米伏羲氏摩崖石刻,荒禿的采石場變腐朽為神奇,雕像與山融為一體遠望漢江,為古老的襄陽城增色不少。
而正在西北2200公里處甘肅瓜州,茫茫的戈壁之上,一座高4.3米長15米寬9米的巨嬰恬然入睡,讓砂礫和荒蕪變得充滿生機這才是雕刻的魅力。盲目的模仿,貪大求洋,只會貽笑大方。荊州的關公雕像,為地方各級政府的決策敲響了警鐘。城市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決策一定要公開透明,特別是投資巨大關乎地方形象的立項,一定要有市場反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