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土,銅雕佛像高19厘米,全身由可裝卸組裝的佛像,舟形背光,圓形傘蓋和四足方座組成。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紋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是有許多變化的,比如隋唐兩個相連的朝代,雖說佛像的整體風格是相近的,但面相還是略有區別的,隋代的佛和菩薩為半圓臉型,唐初起就變得稍瘦一些。背光上鑄有2個供養人和2個飛天,佛像銅雕頭部上方鑄有1尊小坐佛,在圓形的傘蓋邊緣還殘留著垂飾物。在甘肅涇川縣玉都鄉也出土過一件相仿的銅雕佛像,銅雕佛像高19厘米,只是背光被分為兩個圓形,分別代表頭光和身背光。背光上鑄有蓮瓣紋,邊緣飾云氣紋。上方為圓形傘蓋,蓋頂上也鑄有蓮瓣紋。四方形座上飾有波浪紋,傘蓋的柄插入背光的榫孔中。
由于十六國時期的金銅雕佛像大多采用分鑄套接的結構,所以有些部件在保存過程中容易散失目前已發現的十六國時期的銅雕佛像多為殘缺,僅存佛身者銅雕甚多。由于銅雕佛身于腦后部位有榫孔,可知應該有背光。佛身底部是空的,大約是為了便于套接在四足方座上。這樣完整的金銅雕佛像銅雕實為罕見,可稱為絕品。這樣的寶貝一定要好好保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