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雕塑藝術家鄧廉懷,與朱銘同為景觀雕塑家楊英風的入室弟子,早期寫實為主,以細膩技巧創作,作品栩栩如生、蘊含豐富情感。追隨名師后,用心揣摩楊英風的創作理念與風格,改采寫意技法,簡潔線條刻劃出作品的力與美,展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他的創作經歷以共勉。
學徒入門薪資三級跳鄧廉懷生于臺灣宜蘭,自幼喜愛涂鴉,求學期間幾乎所有課本都不留白自軍中退役后,準備就業而來到花蓮,當時正值臺灣大理石雕刻業的極盛時期,石雕藝品外銷世界各地,幾乎供不應求,因此他決定到大理石雕刻工廠當學徒由于與生俱來的天分,與認真勤奮的工作態度,鄧廉懷雕刻的作品隨即受到老板的肯定,不到一年半就升任副廠長,由月入600元躍升至8000元!累積豐富的經驗后,創業于花蓮的吉安鄉,以純熟的技法雕刻佛像等藝術品,深受購買者的喜愛,很快的在石雕業界擁有自己的一片天日復一日雕刻相同的藝品,雖然造就一個穩定的事業,卻顯得平淡無味正當鄧廉懷逐漸厭倦每天一成不變的工作時,一份委托雕像的訂單改寫了他的人生,從此走上石雕藝術創作的不歸路轉型創作贏得名家青睞他接受了在佛教界極負盛名的廣欽老和尚的委托,為其雕像,為了讓作品能夠忠實呈現委托者的原貌,鄧廉懷覺得不能僅憑一張照片即動手創作,因而三度造訪素昧平生的廣欽法師,在交談中充分了解其外型與內涵后,懷著崇敬的心,完成了他第一件雕像創作雖是轉型之后第一件創作,鄧廉懷用心和認真的個性,將一位刻苦修行的出家人慈悲眾生的神韻展露無遺完成后的雕像正巧被來訪的景觀雕塑家楊英風看見,細細觀賞后表示:真是令人感動,這件作品溶入了生命的強力由于楊英風的肯定,讓鄧廉懷信心倍增,作品被臺北市美術館永久典藏,因為這個“意外”的收獲,鄧廉懷從此無心雕刻商品,一頭栽進石雕創作的領域中破釜沉舟隨楊英風學藝獲獎之后的鄧廉懷,不再滿足于工藝品的雕刻,一心想在雕塑創作上有所成就,參展比賽是最好的方式他以多年從事石雕業的深厚基礎與敏銳的觀察力,很快的嶄露頭角他以自己和太太為模特兒,描述一對農家夫婦收割后的喜悅與滿足的作品“豐收”,被臺灣省政府永久收藏,陳列于中興新村廣場內;同年“閣家歡”獲臺灣省手工藝研究所雕塑景觀佳作獎,被花蓮縣文化中心永久典藏雖然作品深受肯定,鄧廉懷卻感受到藝術創作學無止境,必須不斷自我突破,不像工藝品雕刻般的止于精美就好于是請求楊英風教授收他為徒,在獲得首肯后,毅然結束了花蓮蓬勃發展的事業,舉家遷居埔里,正式拜師成為楊英風親贈信物的入室弟子跟隨在楊英風的“靜觀廬”工作室五年的時光里,鄧廉懷克盡弟子之道,放下賺錢養家的念頭,斷了經濟來源,用心揣摩老師的創作理念,認真練習雕刻技巧,雖然生活清苦許多,心情卻十分平靜而沒有一絲雜念鷹姿煥發翱翔創作天地鄧廉懷終于出師了,他在埔里近郊買了一塊山坡地,建造一個溫暖又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園,并成立工作室從此專心于雕塑創作,融合在名師門下五年的學習心得,以寫意技法雕塑大鵬鳥的雄姿,作品風格獨特,深受收藏者的喜愛鄧廉懷更積極參與公共藝術的規劃創作,讓藝術溶于大眾的生活環境中,不再專屬于個人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