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雕塑簡言之,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藝術形象,總稱為雕塑。它與建筑、繪畫、工藝美術并稱為造型藝術。雕塑一般分圓雕和浮雕兩種。按其尺寸、形制又分為大型雕塑、小型雕塑兩大類;按其不同功能則可分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紀念碑雕塑、裝飾性雕塑、園林雕塑、噴泉雕塑、民間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制作材料有泥、木、石、磚、銅、陶、牙、瓷、玉、骨、漆、竹以及其他金屬、化工材料雕塑等。
雕塑不論采用哪種材料制作,都有它的造型規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采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雕塑的歷史悠久:雕塑幾乎和人類本身同樣古老。人類成為高級動物的重要標志便是制造工具,而更為重要的便是創造形象實際上在石器年代的石頭工具已是一種雕塑形式,而當人類知道可以把思想和愿望用固體的實物來表現時,也就導致了從磨制石斧到雕塑石像的一大進步。
世界上被發現最早的雕塑之一,至少已有二萬五千年歷史的“維侖多夫的維納斯”像,是用石灰石雕成的在我國古代大型石窟,摩崖、陵墓雕刻與建筑雕刻,絕大多數是石材雕刻如秦代的石鯨魚、現存的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雕刻材料為大理石、花崗石、青石、砂巖石等因中國石材蘊藏量極為豐富,且能長期保存,故石雕已成為大型紀念碑、城市雕塑、園林雕塑、裝飾性雕刻的主要藝術品種。雕刻學習:1.如何選料2.開料方法3.石雕工具4.點線機的應用5.石雕的工藝過程6.石雕粘接材料7.石料刻字8.石雕像著色一、選料:選好石料是把石雕作品刻好的不可勿視的重要環節石質的軟硬、石層的疏密、石質內有否雜質,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在選擇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藝。
根據作品的規格大小,作品的風格造型、作品的置放地點環境,采用不同產地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石料來進行藝術加工、雕刻公元9世紀,卡拉拉成為意大利主要的大理石開采地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曾親自到卡拉拉選采大理石雕刻他的作品。現在卡拉拉的一所美術學校開辦大理石開采學習班,專門學習開采大理石的技術雕刻經驗豐實的雕塑家或老藝人一般憑實踐經驗鑒定石料的質量“看”:觀察巖石被砸開的橫斷面,如顏色一致、均勻、質地堅密、細致、屬于好料。反之,顏色不勻,有雜色,能見明顯層次,橫斷面是鋸齒形狀。是石質差。總之,以無裂縫,污點及紅白線等缺點良材為合格。
另外,為觀察石料是否合乎上述要求,可用水澆潑在所看的部位上,這樣更易鑒別石料的劣“聽”:用鐵錘輕輕敲擊石塊,如發出當當清脆之聲的,石質好;如發聲暗啞,即證明有隱線,石質便差但冬季選料時,注意裂隙內有結冰,就不能單憑敲打聽聲音,必須依靠“看”進行仔細檢查,才能鑒定石質好壞二、石料的開料方法:所謂“開料”即是把整塊石料劈成自己要的規格尺寸若干塊這項工作在山場地下或山上的石料經過周密的計劃,結合石料所處的自然環境進行“開料”,俗稱開山。開山工作有用風槍機眼辦法,也有用人工和炮崩結合進行。一般用手工挖溝開采,炮崩用在清除石料上層雜質石層進行。
開掘大理石礦產是此種情況在明山,一般多為花崗巖石,此類開采系多用炮崩和人工結合進行雕刻加工用料的開料是由山場運回到加工廠的已開采出的石料根據我們雕刻造型所需要進行開料工作。除須要用風槍、電鉆打眼開料或采用切斷電鋸外,一般采用人工開料,所以要掌握不同性質的石料采用不同的辦法進行開料。石料有它形成結晶體的紋理,要順紋開料但某些大理石為塊石。河北曲陽石就不能只用楔窩開料辦法,只能用挖溝開料根據石料大小。薄厚一般用鏨子挖成15厘米的長溝,深淺要視厚度而定。
一般花崗巖、青白石即在開料線的中間每隔10厘米左右挖長5厘米至10厘米寬3厘米至5厘米的楔窩,深度為7厘米左右,在開料線上,沿線排列順直,然后用鋼楔一個一個打入楔窩,卡緊方向,一定不要左右歪斜,再把各個鋼楔用繩連貫綁好防止打楔時,鋼楔跳出傷人根據情況使用手錘或磅錘,沿線逐個打,并注意兩側順向開裂情況,一般一遍錘即可達到開料的目的在開料前放線要留出富余的開料寬度,防止開料后的兩側百小的粘掛而影響使用規格。如有打眼機械沿開料線打較密的眼孔,然后灌注“膨脹水泥”效果會更好。三、石雕施工工具與安全設施:敲鏨工具:風箱、鷹嘴鉗子、大鴨嘴鉗子葫蘆小鴨嘴鉗子、望子、卡扁、刻刀、雙面錘、兩用錘、剁斧。
爐條、火勾、蓋火、水桶、蘸鏨盆、鐵勺、鐵簸箕、鐵篩子、敲錘子和八磅錘等設施:蘸鏨槽、紅煤、盤紅爐、工作棚做雕刻工具:墨汁、彎尺、晝尺、畫簽、小線、金屬水平尺、線墜、墨斗、金屬直角尺、大小卡尺、鋼撬棍、木杠、大繩、花錘子、手錘、各種型號鏨子、笤帚、哈達、碓子、壓斧、12磅錘子和樁子棍等。
磨光工具及其他材料:手握砂輪機、角磨機、電動拋光機、廢砂輪、金剛石、白蠟、松香水、川蠟、煤油、細磨石、草酸、地板蠟等安全設施:襪罩、圍裙、套褲、套袖、手套、眼鏡、防塵口罩等敲鏨淬火:石雕經常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大小鏨子,剁斧和花錘等刃鏨尖鋼口的軟硬和純銳能直接影響工藝的質量和工程進度因此敲鏨淬火時,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能使工具得心應手,發揮更大作用1.將圓鋼或八角鋼斷成長約22至24厘米,首先敲成圓形的鏨頂,此時鏨頂不準淬火送進爐內過火時鏨尖塞進火內5至6厘米,待顏色燒到將顯發白時,即可用鉗子夾出,放在砧子上敲成鏨尖。但這段工序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迅速夾起蘸水,鏨尖頓時發白,然后由白逐漸變黑要注意白色徐徐變成將近鏨尖尚有5厘米時,要及時放進蘸槽內豎起,不可躺倒放置,務需使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猛然放進冷水內使其驟涼,這樣會造成鏨尖過硬、使用時易于斷裂。
蘸鏨槽內的水深以不超過4厘米為宜2.哈達剁斧:是一個兩面斧形一般兩端刃口方向成垂直交叉形式或兩端刃口方向一致形式的雕刻錘用45號鋼鍛制淬硬,用以砍剁石面,一般根據雕刻的形體,石材的紋理趨向砍鏨出工整、平行的細線條,能加強體面的方向感、體積感、肌理效果等。第一次過火,要燒到顏色將發白時,用鉗子夾出敲打,必需一火敲成一面,不準翻過重敲將刃敲傷。
其刃面不齊時,可用錘子墩齊,將刃修理齊整后,要放在一邊放涼,必須使其溫度自然降低,再送入火內烘燒第二次過火,要燒到呈現紫紅色時,就可放到蘸槽內去蘸,這次同樣待其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用水浸涼哈達因系兩面刃,在前刃過火時,為了防止另已蘸好的一面因受熱過高而軟刃,必須在蘸成的一端用刷子蘸水向上擦蹭,即可降低溫度3.花錘:錘頭面由9、12、16、24個排列規整的方椎體組成,由45號鋼鍛制是一種特殊專用工具,待石雕作品接近完成做表面效果,用花錘敲擊成粗麻面,能產生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
它的制作方法是,第一次過火時,要燒到發白,再用鉗子夾出,鍛打成方椎體,須要頭方面平,再回火去燒,燒到呈發白時,用鉗子夾住放穩,再用劈斧劈成所需要的溝完成此工序后,要穩放一旁,使溫度自然降低,緊夾在臺鉗上,將尖刀或刃用鋼挫打磨成型,務使鋒利,再過火,但這次火不要大,燒到顏色將呈現有紫紅色時即可用鉗子夾出,放入蘸鏨槽內,使溫度自然降低即成4.石雕錘石雕工具,用以敲擊望子,雕鑿石料兩端錘頭尺寸稍有差別,硬木做把,長約20。厘米,安置位置偏于錘頭大的一方,以適應打擊不同材質所用不同粗細的鏨子用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號約重1400克左右,為開荒錘,中號為800克左右,為打坯用,小號為600克左右,雕刻細部用錘身略呈弧狀,用45號鋼鍛制,表層淬硬,錘面向下稍作收分約10。
角5.合金鋼鏨上面所談淬火望是傳統加工石雕工具,一些地方的石雕藝人仍然采用此法,現代工業發展,科技發達,已把合金鋼頭嵌入鋼棍,做各種樣式的雕刻刀或把較大的合金鋼板嵌入剁斧一面或兩面。經砂輪機磨,成所用的形狀此法優點是使用方便,壽命長,不用反復淬火。四、點線機的應用:圓雕、浮雕、尤其是園林雕塑,紀念性雕塑,寫實的裝飾性的,甚至是抽象的雕塑做成石雕往往應用“點線機”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加工點線機是用金屬制作的,一種有三個基準點的儀器。是以一個可調節,固定三個基準點的“T”字形金屬管,帶有二個可滑動并可作垂直和水平方向回旋的萬向結關節的部件及指針組成。
把點線機固定在石膏模型和準備加工雕刻的石料上,利用點線機輔助找好各種造型的輪廓和不同的起伏高低尺寸進行雕刻,一般分為三遍作成石雕作品:第一遍,用點線機找好石膏模型的輪廓后,預留l厘米的荒料,先雕刻出石膏模型的大輪廓;第二遍,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并預留0.2至0.3厘米的荒料;第三遍,同樣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做細完成作品使用點線機輔助進行雕刻,其優點如下:1.能掌握基本雕刻技法的人,利用點線機輔助進行雕刻能較順利地完成作品的雕刻2.雕刻的各種圓雕、浮雕,其整體、局部及形體的高低點不會發生很大的誤差,幾乎與石膏模型一樣須要注意的是,雕塑家一定要參與雕刻的監制在作品接近完成階段,雕塑家與雕刻師博要密切配合進行藝術再加工,必要的話作品關鍵的部位,雕塑家自己要動手進行雕刻,使作品更完美。弓把系卡鉗雕塑用量具。有兩個可開合的月牙形卡腳,現在用不銹鋼制造。工作需要時,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測量方法是:用兩個卡腳對準物體上需要測量部位的兩點,取下,兩卡腳尖之間的距離便是所測的距離用來檢查雕塑的形體尺寸與實物的誤差,糾正視覺偏差比例弓把雕塑工具之一。
一種對頂的兩個弓把,中間由兩條重合、刻有固定比例尺度的滑尺相聯而成之量具專用于雕塑的放大。因而弓把的共用中心絞合螺絲可在滑尺中間的滑軌中隨意改變與兩端的距離,就形成兩個弓把一定的比例關系,滑尺上刻有固定的比例尺度。
故使用時按需要固定中心絞合螺絲的比例位置,張開一端弓把的規腳,對準原稿的兩個點,另一端弓把規腳間的距離,便是已放大的尺寸反用便能縮小,故亦稱“縮放弓把”五、石雕的工藝過程:中國古代傳統石雕是由石雕藝人,繼承下來的雕刻技藝,自己設計,自己雕鑿,獨立完成到目前為止很多石雕藝人還仍然沿用此法,如雕刻的傳統人物、動物也有少數藝人熟知西洋雕塑法、可在石材上直接雕刻西洋人體的我國城雕的興起,很多大中型石雕的設計及模型的制作由雕塑家直接參與,之后才由工廠的石雕師博進行加工制作,其工藝及雕刻技藝要求都比較高,其雕刻工序大體分下面幾個步驟:開荒:也有稱“開大荒”,將石料粗坯鑿去多余部分。到初具大體輪廓的階段進一步打出體面關系基本形狀的過程叫做“開中荒”一般加工打到離石膏模型形體約1厘米左右叫“開小荒”。三個過程有時交替進行,所使用的工具為大、中、小鏨子。
打細:將“開小荒”余下的多余部分鑿掉,重點是刻畫形象和找準形體的起伏結構等微妙變化是對石雕像進行藝術處理的重要階段,使用的工具為齒鑿、平鑿、石銼等,這是石雕最后階段,需要耐心精雕、細刻打磨:在打細石雕的基礎上,用研磨材料進行打磨,拋光后能將石質的材料點顯示出來,使石雕作品增添光彩,提高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打磨的工具和材料有拋光機、砂輪、沙布、沙紙、水沙紙、氧化鉻、拋光膏等此道工序是根據藝術效果而進行的,有的是全部通體打磨、有的是局部打磨六、石雕粘接材料及其配比:任何室內外大中型石雕像極少用整塊石料雕刻這樣便需要用粘接材料進行粘合組裝。下面介紹幾種粘接材料及其配比:舊法粘接1.焊藥粘接材料和配比:白蠟、蕓香、松香、黑炭,重量配比為:2:1:1:33。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用量,計白蠟二分四厘、蕓香、松香各一分二厘、黑炭四錢調制方法:將上述幾種材料,按照重量配比拌合在一起,徐徐加溫后即熔化成一種粘接劑,用它來粘接石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此粘接辦法用于中型雕刻為妥。
2.補石配藥雕刻過程中,石材內部有雜質,或雕刻技術失誤,造成石料缺損影響作品完整效果,故采用此法材料和比例:白蠟、黃蠟、蕓香,石粉、黑炭重量配比為:3:1:1:56:30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用量,白蛤一錢五分,黃蠟、丟香各五分,石粉二兩八錢八分,黑炭1兩五錢。調制方法同1項3.黃蠟粘接劑材料及比例:黃蠟、松香、白礬。重量配比為:1.5:1:1。調制辦法同1項新法粘接1.水泥沙漿粘接一般較大型石雕的粘接,用1:1水泥砂漿進行粘接。此辦法材料便宜,調配容易,省工時,用得普遍。
2.環氧樹脂粘接劑隨著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許多種高分子化工材料,近年來在建筑業和城市雕塑的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經實踐經驗證明,下列三種用環氧樹脂等合成的粘接劑,是行之有效的其配方,比例如下:環氧樹脂:乙二胺,其比例為100:68環氧樹脂:乙烯三胺:二甲苯100:10:10。環氧樹脂:活性稀釋劑:多乙烯多胺。其比例為:100:10:130此辦法適于大、中型石雕的粘接。以上所述粘接辦法拼縫總會出現縫隙,尤其是異型的石雕粘接,保證不了嚴絲合縫。那么在縫隙部分再用原來石質的石粉拌合粘接劑,勾抹嚴實待干后,用鏨子或扁子將縫剔鑿隨型。
使其看不出粘接的痕跡七、石料刻字:因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在石料上刻字,在技法上和字形上有所不同有的在雕刻完字體要著色。有的要求自然古樸體現雕鑿的功力。一般是將石料經過粗加工或細雕打磨平整,再過譜刻字。有的依山雕出平面、就崖刻字1.常見的字形字體:有仿宋、手寫字體、隸書、草書、美術字體、外文字,篆字較少,但偶有遇到。
刻字的主要要求在于不失真,邊棱挺拔、保持原字的精神,要氣勢貫串,能體現出書法名家的真跡為高手在雕刻手寫字體之前要仔細研究,理解用筆起落關系,與書法家共同確定如何歸并、增減,雕刻筆畫的外輪廓要明確,有些疑問均須在原字稿上解決2.書寫字放大、縮小:常用的有九宮格放大法、放大尺、幻燈放大、照像放大等方法目前用復印機放大、縮小極為方便,并很準確。書寫字與要求雕刻字的大小相差倍數太大可分幾次縮放3.過譜:將放大好的字譜,或書寫好的字譜檢查字的間距、行距、上、下、左、右關系,行的橫平堅直,留出天,地的尺寸,找出垂直的中線。然后與石料刻字面上的十字線,完全吻合后即可過譜傳統的方法是采用銀砧單勾或雙勾。
在字譜的背面按字劃用毛筆勾出雙線或單線,在石面上徐上白膠水,找好十字線,把字譜鋪正,用木錘沿線輕錘打,這樣把銀砧過到石面上,過譜完成此法費事但優點是穩妥、準確現在一般采用復寫紙過譜為保存原件不損壞,事先復印。將區別于石料顏色的復寫紙墊其背面在石面上過譜。最好勾勒時一氣呵成,最后要仔細對照原件,進行必要的修改。4.刻字:雕刻的字底形式不同,其刻法也不同。基本分為三大類即陰字、陽字、群陽,而每類由于字底處理不同又派生出許多刻法,分述如下:尖底字:一般字小、筆畫細,阿拉伯數字、外文字,采用尖底字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