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藝術簡介牌坊,簡稱坊,在古代被稱為欞星門。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標志性的開敞式石雕建筑,不僅具有與眾不同的建筑外觀形態、獨具一格的審美價值、多種多樣的社會功能,而且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內涵。牌坊是古代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經過歲月的沉淀牌坊依然沒有退出生活的舞臺,更沒有淡出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中更加活躍,現在我國很多的地方都能看到牌坊的身影。
牌坊被公認為是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一個典型標識,在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在早期,牌坊多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標志而設立,一般位于陵園的起點處,形似門洞石雕牌坊制作意義是什么?在《中國小品建筑十講》一書中,樓慶西先生根據不同的功能作用,將牌坊分為:標志性牌坊、紀念性牌坊、大門式牌樓、裝飾性牌樓等四大類石雕在牌坊中由于受建筑技術的限制,主要集中在額枋、立柱等便于裝飾、且不影響牌坊結構的部位,比較強調裝飾性,雕刻題材多與當地文化及石雕牌坊的性質、功能、類別有關,多以戲曲故事、民俗題材為主但選擇面比較窄。
其雕刻的整體布局嚴謹合理,能巧妙地運用陪襯、對比、烘托、呼應等藝術手法,弱化牌坊形體的笨重感,外觀上給人以協調、輕松、優美的感覺在陵園建筑中,石雕牌坊被廣泛應用,主要起到標志性作用如位于涂嶺龍頭嶺下閩林始祖林祿陵園前的牌坊,整座牌坊的石雕繁雜而精細,巧奪天工牌坊分為三層,上層正中嵌“圣旨”牌座,牌座蓋一石刻歇上頂,左右各立一石柱;中層中間橫嵌“晉安郡王”橫匾,匾的左右青石雕人物浮雕像,下一杭子飛龍繞梁,莊嚴肅穆;杭子下面的雀替是用圓雕手法調出的青石飛龍,形象生動;下層中間橫左右各嵌“東晉名潘”和“開閩世胃”橫匾。
石牌坊的門柱上鐫有石雕華表更顯牌坊氣勢,令人倍覺陵園的雄偉莊嚴此外,牌坊在其他傳統建筑中也常有出現,如村莊、鄉鎮、景區、園林、小區、宮殿、廟宇及街衢的起點、終點或交叉點等處隨著時間的推移,石牌坊逐漸發展為夸耀壽考、科第或宣揚禮教、表彰忠孝節義等功名性質特殊的紀念性建筑物,如狀元坊、人瑞坊、貞節坊、孝子坊等
在明清兩代,許多達官貴人也通過建立牌坊來昭示家族或自己的顯赫功績和地位,這些牌坊的主要樣式有門樓式、沖天式,建造形制較大,往往有許多精美的人物和動物等圖案雕刻,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巍然傳承霸氣猶存的石雕牌坊,許多牌坊都成為石雕藝術寶庫中色彩璀璨的瑰寶其中仙游縣東門石牌坊就是清代后期石雕藝術的精品之一石牌坊為什么還有鎮宅辟邪、招財納福的祥瑞寓意?一是因為牌坊上的抱鼓石石獅,獅子在我國有著招財、納福、辟邪、鎮宅的風水作用;二是上面的石雕麒麟、石雕貔貅、石雕大象等浮雕圖案,麒麟是仁慈祥和的瑞獸,在風水中有招財、化煞、辟邪、主太平、主長壽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