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塔上的浮雕雕刻藝術給世人展現出壯麗恢宏的氣勢,在總結吸收了前代雕刻技藝精髓之后,第一次取得了猶如唐王朝石窟造像所取得的絢爛輝煌的成績,在佛塔裝飾藝術史上達到了一個高峰,開啟了佛塔裝飾紋樣以陰刻見長,裝飾繁緝富麗的新風尚。
為了能夠在新的時代繼承并發揚傳統建筑文化,我們必須對這些內在的裝飾規律有所了解,因此,在本石雕廠介紹中,我們將對古代石塔裝飾設計方法作進一步的探討,總結古代石塔浮雕裝飾的基本規律和傾向,并以此作為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下面從雕刻風格、線條、造型、布局以及紋樣內涵五方面來分析:陽刻見長的雕刻風格古代石雕佛塔浮雕具有雕刻盈實厚重、飽滿圓渾、氣魄雄健的特點,既注意大的體積又注意局部效果后期遼塔上的浮雕作品有些粗糙,雖然也注意細部的刻畫和神韻的表達,但似乎缺少早期浮雕的那種雄壯豪邁之氣。
從整體遼塔浮雕雕刻上看,遼代雕刻技藝已相當成熟,體現在雕刻的形象穩重規范、生動活潑、靜動有致,極具成型雕塑之大氣遼代雕刻流行剔地突起的圓刀法,刻畫刀勢圓轉,如佛塔上的人物、飛禽走獸、花卉靜物等造型豐滿、層次分明,造型擺脫了陰刻線雕的平面效果,無論人物還是花草、動物都完全從磚石中突顯出來
這種陽刻手法,不僅使浮雕造型更具有空間感和體積感,而且大大發揮了雕塑手法的功能和效果如靈山塔塔座有牡丹、芍藥花等浮雕紋樣,都采用了高浮雕表現技法,花形葉脈雍容大方,生動逼真,是不可多得的雕刻實物資料;天宮寺塔壺門內雕刻的人物、鳥獸、花卉等紋樣也采用剔地突起手法雕刻而成,其刀法流暢、洗練,紋樣圓渾厚重;藥師塔塔身的東西南北四方均有一尊高大的磚雕佛像,此佛像用磚砌筑而成,人物形象凸顯,故衣褶線條鮮明;慶化寺花塔,在須彌座束腰的轉角處,各雕刻一尊姿態各異的金剛力士,這些力士像頭部碩大,滿面橫肉,怒目猙獰,充滿鏢悍勇猛之氣,雄健有力地雕刻使人物凸筋暴骨,肌肉隆起,整個造像充滿欲待噴發的強勁之力;大明塔上的天王造型也用陽刻手法雕琢而成,人物雕刻工整、精細寫實,戰袍衣帶迎風飄擺,人物凝重厚實而無造作之感剔地突起的雕刻技法將遼塔上佛教人物的面容圓渾、肩寬背厚、上身偏長的游牧民族特征表現的淋漓盡致總體來說,遼塔上無論人物還是飛禽走獸、花卉靜物都采用高浮雕的技法,從而使石雕佛塔體現了陽刻見長的雕刻風格。石雕佛塔上除裝飾紋樣使用高浮雕的雕刻技法外,佛塔須彌座上的蓮花座也采用陽刻手法將遼塔蓮花座雕造得盈實厚重、飽滿圓渾,更富形式美感。
如西崗塔的蓮花座,蓮瓣的刻劃由外向內分為三層,第二層蓮瓣刻出第一層的一半,第三層刻畫出尖狀花瓣蓮瓣由下而上,由外而內漸次伸出,由人工砍磨成型,然后砌筑成大氣、凝重厚實、華美富麗的仰蓮座還有天宮寺塔、天寧寺塔等須彌座上的仰蓮座也可作為例證。北部遼塔和中原遼塔上的蓮花座特征略有不同,北部遼塔上的蓮花座較為單薄和拘謹,中原的蓮花座則比較肥美和舒展。遼塔蓮花座花瓣造型優美,蓮花瓣多翻轉展開,構成怒放盛開的出水蓮花,頗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