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大慶路,相信很多人都即以深刻,作為西安上個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工業區,這里曾經也是輝煌一時。時至今日,路兩邊的那些蘇維埃式的建筑依然存在,斑駁的倒影和破舊的墻皮也訴說了這里的歷史和曾經的滄桑。如今的這里依然車水馬龍,但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而隨著這里的單位逐漸地離開,未來的這里又該何去何從?大慶路路中心有一處寬闊的綠化帶,如今是一處街心公園,這里是那個特殊年代,蘇聯專家設計的。
當時在設計這里的時候,很多人都覺著代價太大不劃算,但蘇聯專家信誓旦旦的說這里一旦建成可以保證這里不用改造,如今看來這句話變成了事實,并且據說這條綠化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作為飛機的起飛跑道如今這樣的設計幾乎不可能再存在了順著這條公園往西走,走到路的盡頭時,有一處別致的建筑群,遠遠看去和這條老舊的街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這里卻是很多上了年紀的西安人所熟悉的地方。雕塑叫做絲綢群雕,附近的公交站也是用這個雕塑的名字來命名的這組群雕是西安市為紀念絲路開通,在,委托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馬改戶教授設計創作,歷時建造的花崗巖雕塑。雕塑朝向西方,位于原唐代開遠門遺址,以胡人牽馬舞伎俑唐三彩為原創素材創造而成。
曾幾何時,這個雕塑是這里最為知名的建筑,每次路過這條路的時候都被它所吸引而童年時的大慶路,雖然已經繁華退去,但依然不失為一條熱鬧又充滿生氣的道路如今的大慶路和兩邊的街道,早就沒有了曾經的繁華熱鬧,留下的似乎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對這里的懷念和守靜,而且新公園也成了老人們日常鍛煉身體的最佳去處。老人們的業余愛好很多,吹小號、打太極、跳廣場舞、遛鳥…如果想看看西安老人的生活風貌,這里無疑是最具有權威性的地方而因為這里的落敗,如今年輕人也很少再來這里了。
絲綢群雕的大門設計得很有年代感,這里也的確十分具有年代感,記得童年時期每次來這里,都能夠看到很多小孩爬到雕塑上玩耍如今那些小孩子已經長大,換成了老人在附近練功,雕塑依然沒變,卻見證了無數人幾十載的歲月滄桑雕塑位于公園的最西端,再過去這里也是從西邊進入西安的必經之路,那時不論是游客還是本地人,路過這里的時候,必然會被這雄偉的建筑群所驚嘆道。如今隨著城市的日漸繁華,這個雕塑圈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再來這里時,看到這些雕塑,除了略顯破舊之外,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那般魔力,遠遠看去好像就是一處普通的建筑。
但就是這樣一處普通的建筑,卻承載了無數人對于逝去的歲月的懷念,也見證了西安這幾十年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中的一些記憶需要有所保留,就如同人們對過去生活方式的懷念一樣,在那個沒有手機網絡的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遠不如現在,但精神上的豐富程度卻絲毫不遜色于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