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泛指奔騰在云霧中的龍。屏框陽刻萬字拐,正面屏心木板陽刻道光年間韓城著名書法家郭均楷書《朱夫子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字面貼金,背面以金漆繪鳳凰戲牡丹,屏座鑲三方蝙蝠紋透雕絳環板,絳環下方披水牙浮雕花草紋,底座兩側為云頭形立柱,前后以云龍紋透雕站牙抵夾。龍和云是結合在一起的,云,產生龍的基礎,而龍噓出的氣又成了云。一般的大型浮雕九龍壁就是云龍,浮雕云龍體形矯健靈動,奔馳迅速;鬃發鱗角絲理規整,生動有致。流云卷曲柔婉,連綿不絕;龍珠圓潤明亮,火焰飛舞。江崖海水激蕩洶涌,輝映雙龍戲珠騰躍之勢。刀法精確細密,邊線圓熟光潔,不露刀鋒棱角,堪稱石雕云龍中的珍品。
石雕龍,威武矯健,宏渾瀟灑,它以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文采和格調,毫無愧色地步人東方石雕藝術之林,成了我國民族發祥和文化祥瑞的象征,成了江山社稷的寓意,成了中國的第一神獸龍在各個時代有著不同的雕塑藝術風韻。從商周的奴隸社會到明清的封建社會末期,在這長達的歷史進程中,龍的雕刻藝術特色和風貌在一代一代的演變,而在代與代的變化中,又不是絕然分開的,有著承接和聯系。春秋戰國的龍紋雕刻的秀麗灑脫,秦漢時期的龍紋雄健豪放,隋唐的龍紋健壯圓潤,宋元的龍紋清秀典麗,而到明清則變得繁復而華麗了。現代的石雕藝術家們表現的龍近似于明清時期,稍有藝術追求的廠家都在努力地追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