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石雕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如漢白玉動物雕刻、漢白玉佛像雕刻等等。漢白玉是一種名貴的建筑材料,它潔白無瑕,質(zhì)地堅實而又細膩,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來的名貴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據(jù)傳,我國從漢代起就用這種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宮殿,裝飾廟宇,雕刻佛像,點綴堂室。因為是從漢代開始用這種潔白無瑕的美玉來做建筑材料的,人們就順口說成了漢白玉。
鑒別漢白玉石質(zhì)的好壞,用等級來劃分,一般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好的,次的石質(zhì)差異很大,主要檢測它的密度和純度,漢白玉是白色大理石中的精品,它自有礦脈,并不是產(chǎn)白色石頭就產(chǎn)漢白玉,不要誤認產(chǎn)地,漢白玉在質(zhì)地上,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同一個礦脈,不同礦區(qū)開采出來的石料都存在很大差別,同一個礦區(qū)開采的石料,民分為好的層次,不好的層次,每一個層次石質(zhì)也都不一樣,都存在硬度,花色,紋理裂痕,鐵塊,鐵線等等不同,可以說是千差萬別此外還要看風化年限,漢白玉礦床的自然形成對漢白玉雕刻出現(xiàn)障礙,使加工制作存在局限性,這也是在工程設計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漢白玉在建筑裝飾上需求量很大,是國家限量開采的石材,有些工程指定使用一級漢白玉,有些則不必,其它的白石料也有夠更度的,在建筑裝飾上也可使用,但一定要選好材料,才可以少花錢也能做出好的工程和好的作品。
極好的漢白玉石料質(zhì)地細致且硬度高能雕刻出好的作品,按建筑用料來說可以上千年不風化,次料,普通白色大理石則不同,風化年限較早,長的幾十年,短的幾年,有的甚至當年就風化,還有的剛幾年就存在石層石線開裂現(xiàn)象特別是普通白色石料,產(chǎn)自很多地方,質(zhì)量更是千差萬別,漢白玉石雕成為成品后,更不便鑒別其材質(zhì)的好壞。漢白玉雖質(zhì)地較為堅硬,但卻脆弱易碎,所以漢白玉石雕,有一個學名叫棒槌形。比如要雕一個舉著青龍偃月刀的關公像,如果是木雕或泥塑,這刀和身體肯定是分開的。要是用漢白玉來雕,這刀柄一定要和身體緊貼,不讓雕刻薄了的漢白玉吃勁。由此,整個人像個棒槌一樣,中間就沒有縫隙了。
如今,市場上不少商家做出的漢白玉石雕用的都是石粉壓制而成的材料,或者是用偏軟的石頭雕成的,冒充漢白玉這類材質(zhì)的石料沒有了漢白玉的致命弱點,因此能做出各種復雜的鏤空造型。但就是這些畫蛇添足的把戲,恰恰成了最為明顯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