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佛教中有很高的地位牛一向是踏實、溫順的形象,也是家庭殷實的象征。牛在佛教中也有很高的地位,被看作是具有威儀的高貴動物。譬如,稱如來為“牛王”,在如來身相八十種好之中,其中就有一項是“行步安平,猶如牛毛”。“牛眼睫相”則是說佛陀的眼睫毛又細又長又順,好像牛的眼睫毛一樣。在佛陀的諸德號中,也有以“人中牛王”來稱贊佛陀的德行廣大無邊,就如同具足大力的牛王。
在佛教大乘經典《法華經》中,則用牛車來比喻菩薩乘,以大白牛車來比喻唯一佛乘,即大乘妙法佛教用十牛圖來表達不同的境界禪宗以牛喻眾生之心,如著名的十牛圖,以牧牛來代表修行的十個境界。十牛圖分別是: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原、入廛垂手。分別代表立志求道、諳習法理、實踐修行而見性入理、悟道后的修行、保持正念、真我與現實中的我一體、牛且為宗、凡情脫落、真空無相、化令成佛。
十牛圖又配十首詩,每一首詩說明每一幅圖的內容,也就是說明用功在那一個階段的境界和方法是什么它既有功夫和見地的內容,也有文學意義,對于接引一些有文化的人進入禪的修煉,有很大的作用。從宋朝開始,大概不下二十位禪師用詩歌的語言描述《十牛圖》。最早的《十牛圖頌》,是宋朝的廓庵禪師寫的,以后的禪師都是來和他的詩。讀這些詩要從佛家無為、自然、清凈的方面結合功夫與見地來理解,不要用純粹的文學角度來看這些詩。這樣才能對怎樣管理此心有一個非常形象的了解。01:尋牛茫茫拔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
力盡神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禪吟02:見跡水邊林下跡偏多,芳草離披見也么?縱是深山更深處,遼天鼻孔怎藏他?03:見牛黃鸝枝上一聲聲,日暖風和岸柳青。只此更無回避處,森森頭角畫難成。04:得牛竭盡精神獲得渠,心強力壯卒難除。有時才到高原上,又入煙云深處居。05:牧牛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拘自逐人。06:騎牛回家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07:忘牛存人騎牛已德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閑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08:人牛俱忘鞭索人牛盡虛空,碧天寥闊信難通。紅爐焰上爭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09:返本還原返本還原已費功,爭如直下若盲聾。庵中不見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紅。10: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來,抹土涂灰笑滿腮。不用神仙真秘訣,直教枯木放花開。騎牛找牛禪宗把向身處求佛的人比作騎牛找牛。
《景德傳燈錄》記載,大安禪師曾經參問百丈懷海大師:“修行佛法者應當如何求佛做佛呢?”百丈回答說:“學佛者執著于求佛做佛,就像騎牛找牛”大安禪師又問:“如果認識到這種情形又會怎么樣呢?”百丈回答說:“就像騎牛回家。”露地白牛禪宗用“露地白牛”一詞比喻證悟究竟,體達清凈自在的悟境。露地,指門外的空地,比喻平安無事的場所。《法華經》中,以白牛譬喻一乘教法,無絲毫煩惱污染的清凈地則為露地白牛。泥牛入海“泥牛”一詞比喻心中思慮分別之作用,泥牛入于大海之中則全然融化,完全失去形狀,所以用來比喻觀察的主體及觀察的對象,兩者相互交融,無有分別。
除佛教的《十牛圖》外,還有一幅不得不說的《五牛圖》《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唐朝代宗時期宰相韓滉所繪也是現在少有的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之一。此作品白麻紙,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在橫卷上畫了五條神態、性格、年齡各異的牛。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悠閑;此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健……此畫的“點睛”是牽動全局的關鍵,畫家將牛眼適當夸大,著意刻畫,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傳神,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使這五頭牛看上去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內心世界,這是人格化的五牛。杭州這對銅雕父子竟把國寶《五牛圖》“牽”上了春晚《五牛圖》化作朱炳仁銅大型銅雕作品《五牛積福》上春晚,跟劉德華、關曉彤、王一博同框。在杭州這對朱氏父子遠近聞名,朱炳仁、朱軍岷是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第四代、第五代傳承人。
作為浙江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創造的生肖銅雕作品,已經連續登上央視《一年又一年》春節節目而銅雕作品上春晚,對這父子倆來說,還是第一次為了逼真地用銅雕藝術再現國寶名畫《五牛圖》的風采,父子倆采用高溫釉彩技藝,對五頭牛進行上色。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軍岷介紹說:“我們需要對材料、溫度、時間進行不斷地調試,才能燒制出不同的色彩。”對于釉彩技藝有多年研究經驗的父子倆,光是用料,就選了五六十種。比如那頭“黑白色雜花牛,兩色漸變需要一次次實踐嘗試,才會像水墨一樣暈染開來。
”從設計、泥塑、鑄造,上色到最后完工,銅牛歷時三個月,一道道工序,一絲不茍制作而成,每頭牛身上如披上一件彩衣,栩栩如生這對父子以嚴謹、認真、負責的大國“工匠”精神,用最好的工藝,在中國最盛大的舞臺上,活化我們的傳統文化,講好這個非遺故事,為全國人民送上“五牛五福”的祝福。以“牛”精神,在牛年牛起來牛作為最原始的生產力,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喜愛,人們也常常以“老黃牛”來贊美人的善良、勤勞、忠誠、吉祥。魯迅先生就有“俯首甘為孺子牛”來自喻。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個鼠年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正是中國人民在鼠年發揮了“牛”精神。在中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又恰逢中國農歷牛年,我們會更以“牛的韌性和活力”走下去,在新的一年里就像是劉德華春晚里唱的那樣“牛”起來。我愛你中國!#朱炳仁銅上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