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麒麟文化鳥瞰。“麟吐玉書”與孔子及生男一聯系上,便衍生出了石雕麒麟文化,而其核心便是“石雕麒麟送子”,這在文學上、藝術上、民俗上都有反映。下面約略舉例。在文學上,就詩歌來看,《增訂注釋全宋詞》第三卷黃人杰《賀新郎·逗曉晴煙斂》:“應麟書,吐處豪英產”;同書第四卷牟《水調歌頭·叔父茅封貴》:“正秋分,記初度,紱纏麟”;同卷吳季子《念奴嬌·雪羅初試》:“記得延陵公子宅,麟角當年新紱。
”這些祝壽詞無一不與“麟吐玉書”、“麒麟送子”有關就詞語而言,則“麒麟兒”一詞早在南朝[陳]時便被寶志上人用于稱徐陵,稱之為“天上石雕麒麟”,后因以之頌人幼子聰穎[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孔子釋氏親抱送,并是天上石雕麒麟兒”又可引申為杰出人才,如漢宣帝畫功臣霍光到蘇武等十一人圖像,就將其置于石雕麒麟閣中,以昭彰其功業。以對聯而言,有“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石麟果是真麟趾,雛鳳清于老鳳聲”等在藝術上,民間常在新婚人家布置“石雕麒麟送子圖”,畫一個小孩兒騎在麒麟背上,站在云彩里,有時小孩兒手里還拿朵蓮花,祝頌這家連生貴子。
又如將小孩兒佩戴的長命鎖用金或銀打成石雕麒麟狀,以求吉利還有在武官的官服上繡上麒麟作徽飾,在貴婦人裙子上繡上“百獸拜麒麟”圖樣,以表達良好祝愿等在民俗方面,則有的地方以龍燈代麒麟以求子如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癡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麒麟送子來。
原注: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繞行一周,謂之麒麟送子有的地方徑直將石雕麒麟與性崇拜聯系起來如江蘇揚州鬧新房的“石雕麒麟送子”習俗如下:將新婚洞房之窗用紅紙糊得嚴嚴實實,等新娘入洞房后,一群鬧新房者舉紙糊麒麟燈前來,每人手上一副紅筷子,迅速將窗紙戳破,取“快生貴子”之意江蘇興化在舉行這一儀式時,鬧者口中還念念有詞:戳得快,生得快這更粗獷,也更富生殖崇拜之意。興化還有“送石雕麒麟”的民俗,在大年初一至初五這幾天,用紙扎的石雕麒麟文化挨門挨戶來送,送的內容主要為貴子,也包括福、祿、壽、財、喜口中還唱“麒麟調”,根據所到之家的具體情況,即興口編。例如:“鑼鼓一打喜年臨,一來恭喜二拜年,三拜福祿四拜壽,五子登科中狀元”“鑼鼓一打響嗆嗆,麒麟送子到府上。
東邊飄著麒麟子,西邊飄著狀元郎”“鑼鼓一打咯拜拜,抬頭看見老太太。老太太,老太太,添福添壽又添財。”“鑼鼓一打喜連連,老板門口貼紅錢,大紅錢,小紅錢,榮華富貴萬萬年”譽人則曰“人中麟鳳”或“稀若麟鳳”等等。。